滤筒除尘器脉冲清灰的过程
发布时间:2025-10-20 16:11:47
浏览次数:0
一、准备阶段:压缩空气与系统参数的预就绪
配套的空压机或压缩空气站会持续提供压力稳定的压缩空气(标准压力范围 0.4-0.6MPa),压缩空气先进入储气罐进行缓冲,平衡压力波动;随后经过 “精密过滤器 + 干燥器” 处理,去除空气中的水分、油污及微小杂质 —— 若压缩空气带水带油,会附着在滤筒的褶形滤料表面,导致粉尘结块、滤料堵塞,直接影响清灰效果,因此预处理是关键前置步骤。
控制柜通过压差传感器实时监测滤筒阻力(含尘区与洁净区的压力差),同时记录当前处理风量、进风温度等参数,确认除尘器处于正常过滤状态(无风机故障、卸灰机构卡堵等异常);此外,控制柜已预设好核心喷吹参数,包括单次喷吹时间(脉冲宽度,通常 0.1-0.2s)、组间喷吹间隔(多组滤筒轮循时的等待时间,一般 5-15s)、喷吹压力阈值(确保压缩空气压力达标),为后续精准喷吹奠定基础。
二、触发阶段:控制信号的时序传递
1、控制柜生成指令
控制柜的 PLC 单元根据触发条件(定阻或定时),按 “分组轮循” 原则生成清灰指令 —— 为避免多组滤筒同时喷吹导致系统风量骤降、含尘区气流紊乱,通常将滤筒分为若干组(如 16 个滤筒分 4 组),指令会依次指向每组对应的控制元件,而非同步触发。
2、电磁阀与脉冲阀的联动激活
控制柜向目标组的电磁阀发送 24V 或 220V 电信号,电磁阀通电后,其内部阀芯快速移位,打开 “先导气路”(连接储气罐与脉冲阀先导气室的支路);高压压缩空气通过先导气路进入脉冲阀的先导气室,使气室内压力迅速升高,推动脉冲阀内部的橡胶膜片向上运动,最终打开脉冲阀的 “主气路”(连接储气罐与喷吹管的主通道),完成从 “电信号” 到 “气路导通” 的转换。
三、喷吹阶段:高压气流的冲击与滤料变形
1、超音速射流的直接冲击
喷吹管横向安装在滤筒正上方,管体下方开有与滤筒一一对应的喷吹孔(孔径 6-10mm,孔位正对滤筒上端口中心),高压压缩空气通过喷吹孔时,因截面突然缩小,流速瞬间提升至 60-80m/s,形成 “超音速射流”;射流垂直向下喷射进入滤筒内部(滤筒常规为 “顶部开口、底部密封” 结构),直接冲击滤筒内壁 —— 此时滤筒外表面是粉尘附着面,射流的冲击力会打破粉尘层与滤料纤维之间的附着力(如范德华力、静电力),使表层粉尘初步松动。
2、反向气流与滤料弹性变形
超音速射流在向下运动时,会因 “文丘里效应”(高速气流带动周围气体流动),从滤筒外部的洁净区(上箱体)抽吸大量空气,形成 “反向气流”—— 正常过滤时,气流是 “含尘区→滤筒外侧→滤筒内侧→洁净区” 的 “从外到内” 流向,而反向气流则是 “洁净区→滤筒内侧→滤筒外侧” 的 “从内到外” 流向;反向气流会使滤筒的褶形滤料产生轻微的 “鼓胀 - 收缩” 弹性变形(类似布料被气流吹起后回落的过程),这种变形会进一步将嵌入滤料表层的粉尘 “顶出”,避免粉尘堵塞滤料孔隙,同时确保粉尘层整体剥离,而非局部残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