滤筒除尘器的详细构成
发布时间:2025-10-20 15:58:34
浏览次数:0
滤筒除尘器的构成围绕 “含尘气流处理→粉尘过滤→清灰再生→粉尘排出→智能控制” 的完整流程设计,整体可划分为五大核心系统,各系统包含多个关键部件,具体构成如下:
一、主体支撑与密封系统
一、主体支撑与密封系统
这是设备稳定运行的基础框架,主要作用是形成封闭的除尘空间,避免粉尘外逸并支撑各功能部件。核心部件包括箱体、检修门和支架。箱体多为焊接式钢结构,板材厚度根据处理风量和运行压力确定,常规在 3-8mm,材质可选用 Q235 碳钢(需做喷漆、镀锌等防腐处理,适配普通工业工况)或 304 不锈钢(适配化工、食品等腐蚀性或洁净工况),箱体内侧会设置加强筋,提升抗负压能力,通常可耐受≤-15kPa 的负压;检修门设置在箱体侧面或顶部,用于人员进入维护滤筒、检查内部部件,门体与箱体接触处会加装耐油耐温的橡胶密封条,确保密封,同时配备快开式卡扣或螺栓锁闭结构,方便开关,尺寸一般≥500×500mm,满足滤筒取出需求;支架采用 H 型钢或槽钢焊接而成,通过膨胀螺栓与地面固定,能将整个设备抬高 100-300mm,既方便底部卸灰装置安装,又可在支架底部预留排水孔,防止箱体内部积水。
二、气流引导与过滤核心系统
二、气流引导与过滤核心系统
这是实现粉尘分离的关键部分,负责将含尘气流引导至过滤部件,并完成粉尘拦截。主要包含进风结构、中箱体、上箱体和滤筒。进风结构由进风管道接口和进风均流板组成,进风管道接口通常位于箱体下部或侧面,管径根据处理风量计算,控制风速在 12-18m/s,避免风速过高导致粉尘二次飞扬,接口内侧会安装多孔板或导流叶片式的进风均流板,使进入的含尘气流分散为均匀的 “面状气流”,均匀作用于每一组滤筒,防止气流直接冲击滤筒造成局部磨损;中箱体(又称含尘区)位于滤筒下方,空间高度比滤筒长 100-200mm,作为含尘气流的缓冲区,为粉尘提供临时停留空间,同时引导气流向上穿过滤筒,内壁会做光滑处理,减少粉尘附着,部分工况下还会在底部设置导流斜板,引导粉尘向卸灰口聚集;上箱体(又称洁净区或净气室)位于滤筒上方,内部设有花板,花板上会开设与滤筒外径匹配的安装孔,间隙≤2mm,防止含尘气流未经过滤直接进入净气室(即 “短路”),净气室顶部或侧面会设置出风口,且预留法兰接口,方便与引风机管道连接,用于收集经滤筒过滤后的洁净气流并排出;滤筒是过滤核心部件,由顶盖、金属框架、褶形滤料和底座组成,滤料多为聚酯纤维、玻璃纤维等,通过折叠工艺制成,能大幅增加过滤面积,形状有圆形、扁形等,可根据工况选择普通滤筒、防静电滤筒或耐酸碱滤筒,实现对不同粉尘的拦截。
三、清灰再生系统
三、清灰再生系统
用于清除滤筒表面附着的粉尘,恢复滤筒过滤性能,避免滤筒堵塞导致阻力升高。主要由脉冲阀、喷吹管和电磁阀构成。脉冲阀安装在净气室顶部或侧面,与压缩空气管道连接,可在控制信号作用下快速打开,将 0.4-0.6MPa 的压缩空气喷出,单次喷吹时间控制在 0.1-0.2s,确保粉尘彻底剥离滤筒表面;喷吹管横向安装在滤筒正上方,一端与脉冲阀连接,管体下方会开设与滤筒一一对应的喷吹孔,能将压缩空气均匀分配到每个滤筒,保证每组滤筒都能得到有效清灰;电磁阀与脉冲阀配套使用,安装在脉冲阀的控制气路上,负责接收电控系统的信号,控制脉冲阀的开闭,实现清灰过程的自动化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