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洁式空气过滤器的使用原理和结构
发布时间:2025-10-28 16:50:23
浏览次数:0
自洁式空气过滤器是一种高效、自动化的空气净化设备,其核心原理是通过物理过滤与脉冲反吹清灰技术的结合,实现连续过滤与自我清洁。以下从使用原理和结构组成两方面进行详细说明:
一、使用原理
过滤阶段
含尘空气进入:外界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过滤器,首先经过预过滤层(如金属网或初效滤网),拦截大颗粒粉尘(如≥5μm的颗粒),保护后续滤芯。
高效过滤:空气进入主过滤室,通过褶皱式滤筒(如聚四氟乙烯覆膜滤芯)。滤芯表面形成微孔结构,拦截0.1μm以上的颗粒物(包括PM2.5、细菌、气溶胶等),清洁空气通过滤芯内腔排出。
压差监测:随着滤芯表面积尘增多,阻力逐渐上升。压差传感器实时监测进出口压差,当压差达到设定值(如1500Pa)时,触发自动清灰程序。
自洁阶段
脉冲反吹清灰:电磁阀开启,压缩空气(0.4-0.6MPa)通过喷嘴高速喷入滤芯内腔,形成瞬时反向气流,剥离滤芯表面粉尘。
粉尘收集:剥离的粉尘落入集灰斗,通过排灰阀定期排出,避免二次污染。
连续运行:清灰过程仅针对单个滤芯,其他滤芯仍正常工作,确保系统无间断运行。
二、结构组成
自洁式空气过滤器通常由以下核心部件构成,各部件协同工作实现高效过滤与自洁功能:
进气系统
进气口:位于过滤器顶部或侧面,设计为防雨、防尘结构,防止大颗粒异物进入。
预过滤层:采用金属网或初效滤网,拦截≥5μm的颗粒物,延长主滤芯寿命。
主过滤室
滤芯组件:
滤筒材质:常用聚四氟乙烯(PTFE)覆膜滤芯,具有耐腐蚀、低阻力、高效率(对0.1μm颗粒过滤效率≥99.5%)的特点。
褶皱结构:滤筒呈褶皱状,增加过滤面积,降低流速,减少阻力。
安装方式:滤芯垂直安装于花板上,通过密封圈确保无泄漏。
净气室:位于滤芯内腔侧,清洁空气通过此区域排出,材质通常为不锈钢或碳钢防腐涂层,防止酸性气体腐蚀。
自洁系统
脉冲反吹装置:
压缩空气储罐:储存高压空气(0.4-0.6MPa),为反吹提供动力。
电磁阀:控制压缩空气的释放,通常采用脉冲式开启,确保清灰效果。
喷吹管:位于滤芯顶部,管上均匀分布喷嘴,对准滤芯内腔喷吹。
压差传感器:实时监测进出口压差,当压差达到设定值时,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,触发清灰程序。
控制系统:采用PLC或智能控制器,可设置清灰周期、压差阈值等参数,实现自动化运行。
排灰系统
集灰斗:位于过滤器底部,收集清灰过程中剥离的粉尘。
排灰阀:采用旋转阀或星型卸料器,定期排出粉尘,防止堵塞。
出气系统
出气口:位于过滤器顶部或侧面,连接风机或后续处理设备,将清洁空气排出。
消声器:可选配消声器,降低排气噪音,满足环保要求。
三、结构优势
模块化设计:滤芯可单独更换,维护方便,降低停机时间。
密封性强:滤芯与花板通过密封圈连接,防止未过滤空气泄漏。
耐腐蚀性:净气室和关键部件采用不锈钢或防腐涂层,适应潮湿、酸性环境。
节能性:低阻力设计减少风机能耗,脉冲反吹仅需短时高压空气,运行成本低。



